查看: 151|回复: 1

《史铁生散文新编(全4册)》 史铁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随笔 
51yYoNstEmL.jpg          

书名:史铁生散文新编(全4册)
作者:史铁生
分类:杂文 随笔

内容简介

收录史铁生经典散文65篇,按照题材内容共分成四册:《去来集》《无病集》《断想集》《有问集》。

《去来集》

这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一本,收录了《我与地坛》《想念地坛》《我二十一岁那年》等史铁生在读者中影响最大的散文19篇:关于童年,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地坛,关于生命中的喜悦与伤痛。“生者必定死去,死者必定再生。”生命就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诸法无去来处,生命则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是史铁生带给世人的哲学思考。

《无病集》

这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二本,收录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随想与反省》《无病之病》等史铁生关于文学、关于电影、关于音乐等的17篇创作谈、艺术杂感和随笔:尤其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代后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里关于插队时期外乡来的吹鼓手在雪花飞舞的窑洞前吹奏唢呐的记忆:“那是生命的礼赞,那是生活。”可以表达出作者自己的文学观:文学,就是生命的赞歌,就是生活的呐喊。

《断想集》

《断想集》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三册,收录了《好运设计》《放下与执着》《乐观的依据》等史铁生的杂感断想13篇:关于疾病、关于生死、关于来世,关于金钱,关于放下,关于执着。虽然身体局限在轮椅上,思想却可以浮想联翩,世间种种,作者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有问集》

《有问集》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四册,收录了《扶轮问路》《爱情问题》《身与心》《昼信基督夜信佛》等史铁生关于灵魂与生命的扣问16篇:关于爱情、关于信仰、关于肉体,关于心魂,关于来路,关于生命的去向。尤其是《昼信基督夜信佛》,道尽了作者的生命哲学。

作者简介

史铁生,生于1951年1月4日,北京人。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双腿瘫痪转回北京。之后曾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做工七年。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短篇小说集《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病隙碎笔》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及华语传媒大奖 2002年年度杰出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铁生的《史铁生散文新编(全4册)》是文学界的一个重要成就,集中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信仰、肉体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其中一些精彩部分的点评:

1. 灵魂与生命的扣问:
   - 《扶轮问路》探讨了人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寻找内心的支持和力量。
   - 在《昼信基督夜信佛》中,史铁生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信仰对人心灵的影响,体现了作者对信仰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

2. 对爱情的思考:
   - 在《爱情问题》中,史铁生不仅讨论了爱情的本质,还深入地分析了爱情在人类生活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 通过个人经历和哲学思考,史铁生试图探索爱情与人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3. 肉体与心灵的关系:
   - 《身与心》中,史铁生阐述了人的肉体与心灵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 他通过文字揭示了身体健康与心理状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生活的重大影响。

4. 生命意义的探索:
   - 在这几册散文中,史铁生不断回顾和思索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面对生命中的逆境和挑战。
   - 通过对个人病痛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和人类存在的深刻理解。

5. 文学与现实的交融:
   - 散文集中不乏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史铁生用文学的形式折射出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 作品中透露出的自传色彩,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作者个人生活和思想的窗口。

6. 语言风格的独特性:
   - 史铁生的语言清晰,深沉,能够直击人心,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共鸣。
   - 文中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但又不失幽默和生活化的例证,使得沉重的主题亦能轻松触及读者的思维。

7. 哲学与生活的结合:
   - 作者将复杂的哲学观点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使读者能在平凡的生活案例中见到非凡的思想光芒。
   - 这种融合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同时也使其具有了更广泛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以上精彩部分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史铁生作为一个作家和思想家对人生诸多面向的深入剖析。《史铁生散文新编(全4册)》不仅是史铁生文学成就的体现,也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等主题的思考之旅。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其作品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至今仍有着不小的启发和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