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回复: 1

《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三书》 迈克尔・苏立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中国 艺术 
512ZfbuSerL.jpg          

书名: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三书
作者:迈克尔・苏立文
分类:中国历史 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史》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苏立文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全面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他不仅全面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5000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自文艺复兴以来世界历最有意义的事件。本书讲述的便是从16世纪到现代,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 中国风为何会风靡18世纪的欧洲宫廷?从幕府时代到明治维新,基督教与兰学如何影响了日本美术的发展?浮世绘如何产生于西方美术的影响,又是如何反作用于举世闻名的印象派的?中国与西方的接触虽然更早,为何受西方艺术影响却没有日本大?日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怎样的特殊角色?西方艺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现代美术革命?……苏立文教授引导读者穿越这风云变幻、瑰丽多姿的四个多世纪,清晰阐述出近代东西方艺术文化之间,彼此深深吸引而又对立排斥的过程,为我们厘清这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纷繁际会。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世界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迈克尔·苏立文教授熟识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许多重要的中国艺术家,并且得到了1979年以来那些声名鹊起的年轻艺术家的信任。他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目击者,也是最早和最持久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者。本书是苏立文教授毕生心血所在,用丰富的文献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中国艺术在西方艺术和文化影响下的新生。作者在中国紧张压抑与自由舒放、绝望与希望的双重语境下,讨论艺术家及其作品,卓越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史与艺术,在20世纪盘根错节的各种力量的纠缠中的各色形态,以及偶尔异乎寻常的怪诞。其中包括传统派与革新派的激烈争辩、首批艺术学校的创建,以及振聋发聩的新观念的诞生,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而那些新观念超越了民族优越感所形成的隔阂。中国古典文人画传统、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再发现、共产主义影响之下的艺术巨变,及对于艺术核心价值的再思考等等问题,一一纳入了苏立文教授这部迷人的著作之中。

《中国艺术史》是苏立文先生以他的深厚学养和数十年心血累积而成,其阐述既不西方本位,也不囿于中国传统,从不故作高深,也没有炫耀知识的虚荣。他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融会贯通的文化视野,将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置于大历史环境中交相观看并体会的胸怀,是对中国艺术演进脉络的整体梳理和把握。

《东西方艺术的交会》从16世纪到现代,关于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艺术,与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之间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苏立文这本《东西方艺术的交会》无疑是*权威的一部作品,其材料之详尽,论述之清晰,学识之渊博、观察之敏锐,以及思考之深度,举世无出其右者。如同《中国艺术史》和《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一样,苏立文提供给我们的从来都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融会贯通的文化视野,以及对艺术演进脉络的整体梳理和把握。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权威和影响力的20世纪中国艺术通史,国际艺术史名家贡布里希、方闻、谢柏轲、巫鸿、范迪安、安雅兰、张颂仁共同推荐。361幅精美插图 近900位中国艺术家小传,视觉盛宴般的阅读享受,讲述亲切的现代中国艺术故事。

作者简介

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及研究。荣获过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多所机构颁发的多项荣誉和研究基金。1940年代来到中国,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结识了庞薰琹、吴作人、丁聪、郁风、关山月、刘开渠等中国现代艺术家,此后一直与几代中国艺术家和诸多艺术机构来往密切。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是最早向西方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权威。著有《中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等多部深具影响力的专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三书》由迈克尔·苏立文所著,是其中国艺术研究领域的代表作之一。书中以详实的文献资料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勾勒出20世纪中国艺术在西方艺术和文化影响下的新生。

以下对该书的精彩部分进行具体点评:

1. 艺术脉络梳理:
    - 系统整理从远古到21世纪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为读者呈现了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 分析各时期器物、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及特点,展示中国艺术的多样性。

2. 文化交叉融合:
    - 深入剖析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以及这种交叉给中国艺术带来的新生命。
    - 探讨了中国艺术家如何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保持和发展了本土艺术特色。

3. 社会背景并重:
    - 将艺术发展与社会变迁相结合,突出在不同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艺术的演变。
    - 揭示了紧张压抑与自由舒放、绝望与希望之间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如何成为时代的反映。

4. 艺术传承创新:
    - 论述了中国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创新与突破,促进了艺术的持续发展。
    - 强调了艺术的传承性,并展示了历代艺术家对前人作品的阐释和再创造。

5. 丰富案例分析:
    - 运用大量具体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案例,深化对中国艺术历史的理解。
    -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展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6. 权威作者背书:
    - 作为牛津大学荣休院士和中国艺术史权威,迈克尔·苏立文院士的研究给予了本书极高的学术价值。
    - 作者多年来深入研究和对中国艺术发展脉络的透彻理解,使得其观点和分析极具说服力。

7. 全球视野审视:
    - 将中国艺术放在全球化的视野中进行审视,强调了中外艺术互动的重要性。
    - 阐述了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及其对国际艺术界的贡献。

8. 通俗易懂表达:
    - 尽管涉及丰富的历史文献,但以通晓流畅的语言呈现,使得内容易于理解。
    - 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接触和认识中国艺术的便捷途径,不要求高深的艺术历史背景知识。

此外,考虑到艺术史的复杂性和书籍篇幅的限制,作者在选取哪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时可能面临难以抉择的挑战,这可能会导致某些重要艺术作品或人物的介绍不够全面。

总的来说,《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三书》是一部全面且深入的中国艺术史书,适合不同背景的读者阅读和学习。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能够获得关于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的知识,还能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