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回复: 1

《中国货币史(校订版)》 彭信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中国 历史 
s33895521.jpg          

书名:中国货币史(校订版)
作者:彭信威
分类:中国 历史 货币
ISBN:9787208150928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本述了我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的六次重大的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本书是彭信威教授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开创了将钱币学与货币史、与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的研究路径,拓宽了钱币学研究者的视野,促成了钱币学的形成。

作者简介

彭信威(1907—1967年),江西安福人。我国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后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进修。解放前先后就职于南京内政部、上海神州国光社、福建人民政府、国立重庆大学、重庆复旦大学等部门,历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专员、上海经济调查所副主任兼《社会经济》月刊总编辑、无锡中国银行襄理、中中交农四行派驻贸易委员会稽核、国防最高委员会设计专家。曾以驻美特派记者身份参加第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英、俄、日、法、德等诸国语言,尤精英语。解放后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主要着作及译着有《中国货币史》、《战后世界金融》、《银行学》、《各国预算制度》、《哲学概论》、《日本近代史》、《中欧各国农业状况》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货币史(校订版)》,作为彭信威先生的经典之作,不仅因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更因其对货币历史的全面系统论述而备受推崇。以下是对该书精彩部分的点评:

1. 历史与理论的结合:彭信威先生将货币史与货币理论的完美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货币发展史画卷。书中不仅有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还有对其背后经济理论的深入分析,使得理论知识与历史事实相互印证,加深了读者的理解。

2. 朝代顺序的梳理:全书按照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顺序,系统地论述了从货币经济确立到清末为止的中国货币史。这种按时期划分的方式,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货币发展的脉络,还能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3. 购买力与信用研究:除了对货币制度的阐述外,彭信威先生还特别关注了货币的购买力问题。这不仅是货币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经济现象的关键因素。同时,对于信用与信用机关的探讨,更是展现了作者对于金融机制深层次运作的独到见解。

4. 国际视野的引入:彭信威先生拥有丰富的国际学术背景和多国语言能力,这使得他在撰写《中国货币史》时,能够引入国际化的视野和比较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将中国的货币历史放在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发展背景中进行比较和分析,增强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5.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书中对于中国古代货币的形态演变、材质变迁以及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特别是对于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过程的记述,为理解中国古代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6. 货币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在探讨货币历史的同时,彭信威先生还着重分析了货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活动,货币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等议题,在书中均有深刻的剖析,对于理解经济政策与社会变迁有着重要意义。

7. 人物与作品的传奇:彭信威先生的个人经历同样引人入胜。他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为《中国货币史》这一著作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从其在国际政坛的经历到在教育领域的贡献,都体现了作者本人对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总的来说,《中国货币史(校订版)》不仅因其内容上的权威和丰富成为货币史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更因其独特的视角、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跨时代、跨领域的分析方法,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货币历史与发展的独特视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