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回复: 1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 昝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s34216822.jpg          

书名: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
作者:昝涛
分类:中东 历史
ISBN:9787521742367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昝涛老师新作

●聚焦全球化下的当代中东

●以伊朗、土耳其、埃及、叙利亚、伊拉克5个大国为主干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和埃及大使吴思科作序

●从跨国史、现代化、全球化、文明史、地缘政治、能源政治等多重视角观察中东

中东,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伟大帝国的辉煌。

然而如今,中东却成了动荡和战乱的代名词。宗教冲突和战争频发,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文明的摇篮如何变成了混乱的温床?

在《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攻中东研究20多年的昝涛老师,将为您揭开中东乱局的真相,探讨中东动荡的根源。全书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先是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土耳其文明给当代中东留下的遗产,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中东五个大国的现状:

伊朗,在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之后,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拉扯下动荡不断;伊拉克,经过被美国主导的重建,前途依旧不甚明朗;埃及,经历了两次革命的冲击,竟又回到了军人主政的原点;叙利亚,在各大国的干预下,胶着了十年的内战还是看不到尽头;土耳其,在埃尔多安和正发党的长期执政下,开始怀抱着“新奥斯曼主义”去追逐自己的“大国梦”。

除了国别的视角,昝涛老师更是从现代化、全球史、地缘政治和能源政治等多重角度,观察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阿拉伯之春”爆发以后中东整体上的新变化:为什么说全球化和现代化是IS等恐怖组织兴起的原因之一?伊朗和土耳其为何成了主导中东地缘政治的两极,历史竟仿佛回到了奥斯曼帝国和萨非帝国争霸的时代?美国的页岩革命给中东的石油政治又带来了哪些冲击?巴以问题为何已经被边缘化?……

如今,随着IS的衰亡,自西方崛起以来便困扰着伊斯兰世界的问题——既要现代化,又不想失去伊斯兰色彩——重新成为中东各国的主要议题。“后IS时代”的中东将走向何方?是否会继续动荡下去?我们也许可以从昝涛老师为我们梳理的脉络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既有普及文化功能,又有学术贡献的好书。16世纪欧洲人由海路来中国通商与传教之后,一些士大夫开始对欧洲文明感兴趣。今天,任何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欧洲的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中枢的中东和拥有17亿人口的伊斯兰世界,却可能懵然无知。针对国人这种由“西力东渐”而形成的知识结构,昝涛教授精准地勾绘了“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变迁”。

——张信刚,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昝涛老师是中国著名的中东问题专家,尤其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非常熟悉,如数家珍。这本新作是昝涛老师对“阿拉伯之春”爆发以后十年中东历史变迁的纵横爬梳与思考,视野也超越了他传统聚焦的奥斯曼—土耳其,进而视野更加开阔,观察更加前沿,也更有大时代和大历史的脉动,突出了对中东各民族的再认识,以及彼此互动关系的学理思考,分析十分透彻,鞭辟入里。

——马晓霖,国际问题专家,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巴尔干是火药桶,中东至少是它的平方。因其事务复杂,捋清脉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它偏偏事多,且频发。如此,读者需要一本读物,把乱麻捋成线团。昝涛教授是土耳其问题专家,这部分写的顺手好读。其它部分,写埃及、沙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有予读者“线团”之功,读者可顺着昝涛教授的思考、评论路径,找到各自的需要。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昝涛老师的《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立足区域国别研究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心得,聚焦全球格局下的中东,追溯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探究现实局势与社会根源,为青年学子通过通识教育开拓视野打开了一扇大门。

——吴冰冰,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一次历史学家对中东地区社会、宗教和政治问题的全景式深度导览,带领读者去“理解”中东,去感受中东地区在人类文明史进程中的深层脉动。无论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还是作为一部成功的通识教育作品,本书都堪称典范之作。

——王献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所长

在昝涛展示的中东伊斯兰文明的恢宏多彩的历史画卷中,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东方与西方的交织碰撞动人心魄,引人深思。在血与火的悲歌中,在曲折的国家建构与复杂的记忆塑造中,这些古老的民族为寻求新生而上下求索,为我们这个同样历经沧桑并遭遇现代挑战的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深刻的启发。

——崇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

中东能成为人类文明源头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里联通各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最丰富的文化交流与冲击。同样也是这个地理位置,在现代则带来各种历史与现实、理想与利益的纠缠,成为国际秩序中最动荡的地区之一。中东的各种牵扯要素过多,经常让人眼花缭乱,难以理出线索;而中东因其重要性,又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昝涛的这本书,在诸多要素中,条分缕析地理出关键线索,值得认真阅读。

——施展,学者、《枢纽》作者

作者简介

昝涛,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专攻土耳其近现代史、中东研究,精通英语、土耳其语,具备日文、奥斯曼文与乌兹别克文等多语种文献阅读能力,曾多次赴土耳其、中亚、伊朗、日本、英国、美国等地调研、访学和交流,已发表中外文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等。

昝涛老师在北京大学开设有“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奥斯曼-土耳其史”“亚非拉近现代史练习”“民族主义研究专题”等课程,多次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及荣誉。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昝涛老师还积极参与公共史学,通过“喜马拉雅”“看理想”等平台向公众普及土耳其历史、中东文明和全球史的相关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点评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这本书,昝涛博士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对中东地区的深入研究,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中东世界。书中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独到的视角和对历史资料的精准把握。

昝涛,作为北京大学的博士、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及青年长江学者,他的学术成就早在阅读此书之前就已如雷贯耳。他专攻土耳其近现代史与中东研究,精通英语、土耳其语,为他在学术研究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阅读这本书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对中东历史及其现状的深刻理解。

书中开篇便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土耳其文明给当代中东留下的丰富遗产。昝涛博士通过历史的脉络,勾勒出中东地区的发展轨迹,让读者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下中东社会的诸多现象。这种宏观的历史视角,使得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中东大变局的分析,展现了其深厚的历史功底。昝涛博士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历史事件叙述,更是深挖各个时期中东社会内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动因,试图解读变迁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精准把握和缜密分析,书中揭示了中东地区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内部矛盾,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地区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此外,昝涛博士还关注了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独特角色。作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土耳其的战略位置、历史文化背景,让其在中东乃至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书中对于土耳其近现代史的深入剖析,不仅丰富了学术界的研究,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了解这一重要国家的窗口。

综上所述,《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昝涛博士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对中东地区的深刻见解,通过历史的视角展现出来。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更是一本能够让人思考国际关系、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启智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