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回复: 2

《书肆巡阅使》 谢其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417rTCOaSrL.jpg          

书名:书肆巡阅使
作者:谢其章
分类:文学
ISBN:9787101144383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之后,另请友人专门约稿编就的谈旧书肆、买旧书的随笔集,撰稿者有韦力、陈子善、谢其章等,多数文字乃专为本书撰写,未曾发表。本书秉持“钩沉书林掌故,叙说当日传奇”的宗旨,展现当代国人搜求古旧书的面貌,融趣味性与史料价值于一书。

作者简介

谢其章,祖籍宁波,生于上海,长于北京。藏书家,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专家。著有《创刊号风景》、《搜书记》、《北京往日抄》、《佳本爱好者》、《书蠹艳异录》、《我的老虎尾巴书房》、《春明谈往》等,编有《朴园日记》、《东西两场访书记》、《北河沿日记》、《书肆巡阅使》等。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致力于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等现代作家史料的整理和研究。著有《遗落的明珠》、《文人事》、《捞针集》、《张爱玲丛考》、《签名本丛考》、《一瞥集——港澳文学杂谈》等,编有《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四九年以后)、《闲话周作人》、《爱黄裳》、《周作人集外文》(合编)等。

虎闱,本名陈克希,1950年生于上海。1969年去北大荒农场务农,1979年返城回沪,进入上海图书公从事古旧书业工作,历经期刊库、旧书店、收购处等职。著有《旧书鬼闲话》、《旧书鬼闲事》等。

赵龙江,北京人。藏书家。撰有《拾到的知堂遗物》、《琐记荛公晚年》、《史家谢兴尧先生的日记》等。编有《螺君日记》等。

止庵,1959年生,学者,随笔、传记作家。著有《樗下读庄》、《远书》、《茶店说书》、《周作人传》、《惜别》、《旦暮帖》、《比竹小品》、《画见》等,校订《周作人自编集》等,编有《苦雨斋译丛》、《张爱玲全集》、《上水船》等。

柯卫东,生于上海,长于北京。藏书家。撰有《修补旧书二三事》、《申江旧闻抄》等。著有《旧书随笔集》、《猎书的踪迹》等。

韩智冬,北京人。藏书家。撰有《潘家园旧书摊忆往》、《那些年北京的书店书市》等。

赵国忠,北京人。藏书家,近年致力于周作人集外文的搜集与整理。著有《聚书脞谈录》、《春明读书记》、《现代文坛断片》等,编有《山水人物印象记》、《周作人集外文(1904—1945)》(合编)等。

胡桂林,祖籍河北故城,长于北京。藏书家,现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撰有《我所知道的张伯驹潘素先生》、《周肇祥的退谷别业'鹿岩精舍'》等。

胡洪侠,1963年生。长于河北衡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著有《书情书色》、《书中日月长》等,编有《旧时月色》、《董桥七十》等。

艾俊川,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献学、出版史学者。著有《文中象外》,另撰有《不至异国,当得异书》、《鉴定金属活字印本的几个方法》、《小柳堂纪事》等。

韦力,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近年来,留心古书版本、递藏掌故之外,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化遗迹的考察与研究。著有《书楼寻踪》、《中国古籍拍卖述评》、《芷兰斋书跋》、《古书之爱》、《鲁迅藏书志》等。

曹亚瑟,江苏宜兴人。媒体人,文化史学者。现任东方今报副总编辑。著有《烟花春梦:金瓶梅中的爱与性》、《四月春膳》等,主编《闲雅小品丛书》等。

大象,本名牛风雷,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现为华北电力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陈晓维,1973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山涛数码创始人,藏书家。著有《好书之徒》、《书贩笑忘录》,编有《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

刘铮,笔名乔纳森,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编辑。著有《始有集》等,编有《日本读书论》。文章散见于《文汇报》、《南方都市报》、《上海书评》。

绿茶,本名方绪晓,浙江温州人。曾任《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东方历史评论》执行主编、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著有《绿茶书情》、《中国通史》墙书(合著)等。

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诗学、文体学和古典戏曲等。著有《梨园文献与优伶演剧——京剧昆曲文献史料考论》、《贯通与驾驭:宋代文体学述论》等。

励俊,艺术史学者。撰有《雅士还是俗贾?——谈陈仁涛其人其事》、《江南遗梦似风烟——记黄裳与黄宗英》、《流散海外的睢阳五老图》等。

罗逊,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现为湖南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嗜收藏。撰有《胡先骕与钱锺书的交往》、《叶浅予回忆录〈细叙沧桑记流年〉出版始末》等。

杨月英,曾任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复旦大学博士在读。撰有《珍重读书身——吴梅与一年前的'北京大学校歌'》等。注有《急就篇》。

苏枕书,江苏南通人,京都大学博士在读。著有《尘世的梦浮桥》、《京都古书店风景》、《有鹿来:京都的日常》、《京都如晤》、《岁华一枝:京都读书散记》等,另有译作若干。

宋希於,1989年生,青年学者,编辑。撰有《龙榆生删改〈近三年名家词选〉的隐情》、《掌故家张次溪晚年侧影》、《傅增湘逝世的日期》等。文章散见于《掌故》、《南方都市报》、《上海书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肆巡阅使》这本书集合了藏书家谢其章及友人关于寻访旧书肆、搜购古旧书的随笔,不仅涉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城市,甚至远及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构成了一幅广阔的书林搜书图景。书中不乏一些备受读者称赞的精彩部分,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趣味史料融合:
   - 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其融趣味性与史料价值于一体,这一特点在诸多篇章中得到了体现。撰稿者们不仅是藏书家,也是学人和掌故家,他们通过实地的书肆巡阅和对古旧书刊、书札手稿的研究,勾勒出了搜求古旧书的多维度面貌。
   - 在搜寻历史真相的过程中,作者们凭借丰富的收藏及深厚的学术功底,将趣味性和学术性结合,令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知识上的收获。

2. 爱书情怀传递:
   - 书中所展示的,不仅是作者们巡阅书肆的经历,还有他们对书籍的深厚情感和热爱。这种情感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能够激发读者对于书籍的兴趣和情感。
   - 描述爱书人搜寻旧时代文献遗存的场景,生动而具有感染力,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情感共鸣的平台。

3. 地域文化展现:
   - 作者们的“巡阅”足迹遍及国内外多个城市和地区。不同地域的书肆文化及搜书经历,丰富了书的内容,也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书籍流转的历史轨迹。
   - 这种多元的地域覆盖,让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搜书乐趣。

4. 文献拍卖网络:
   - 书中记录了与文献拍卖、网络书店的结缘故事,这些内容让读者了解传统书肆以外的其他获取古旧书籍的途径。
   - 提及的拍卖和网络购买经验,对于现代藏书爱好者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5. 掌故考订命笔:
   - 诸位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大量的掌故考订工作,这些工作展示了深入挖掘历史真相的学术研究方法。
   - 命笔老练的写作风格,使得内容丰赡而引人入胜。

6. 书林梦忆启示:
   - 作为一部书林梦忆录,本书不仅是对过去搜书经历的回忆,更是对书籍收藏与研究的一种启示,鼓励着读者继续探索和珍惜书籍所带来的尘世幸福。

7. 群体个人结合:
   - 虽然本书是由多位作者共同撰写,但各篇之间的叙述有着很好的连贯性,体现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色的结合。

8. 写作实践并重:
   - 本书的作者们不仅有着丰富的写作经验,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书籍和历史,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态度。

此外,考虑到书中可能出现的其他精彩内容以及读者的兴趣点,以下是一些建议:

- 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书籍收藏和历史掌故的读者,可以关注书中提到的各类书刊和手稿,这可能会启发他们进行个人的收藏或研究。
- 考虑到本书涉及了国内外多个地方的书肆文化,读者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规划自己的书店旅行路线,亲身体验书中所描述的场景。
- 对于喜欢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图书的读者,书中关于网络书店和文献拍卖的描述,可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巧。

总的来说,《书肆巡阅使》是一部蕴含着丰富信息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讲述了寻访旧书肆和搜购古旧书的故事,还展现了一群爱书人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书籍收藏的社会和文化价值,也描绘了书籍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肆巡阅使》这本书集合了藏书家谢其章约请的友人所撰写的一系列关于寻访旧书肆、搜购古旧书为主题的雅集之作。为了详细点评这本书的精彩部分,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主题内涵:
   - 以旧书为线索,书中描述了探访书肆的过程和搜集古旧书的经历,展现了对书籍的热爱。
   - 作者们利用古旧书刊、书札手稿等资料,挖掘历史真相,体现了深厚的学术价值。

2. 作者阵容:
   - 撰稿者包括韦力、陈子善、谢其章等,他们不仅在收藏方面有丰富经验,还在学术研究上有深入探究。
   - 这些作者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和丰富的藏书经验,使得内容既专业又增色不少。

3. 地域文化:
   - 涉及北京、上海、台湾、香港以及美欧、日韩等地的书肆,呈现了广阔的地域覆盖。
   - 描述了各地书肆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差异,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一次跨越时空的书肆巡游。

4. 史料价值:
   - 书中不仅记录了搜书猎书的趣闻,还有诸多关于文献的掌故考订。
   - 对于研究现代文学、历史和藏书文化的研究者而言,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5. 文笔风格:
   - 命笔老练,熔趣味性与史料价值于一炉,给读者带来深刻的阅读体验。
   - 内容丰赡,用词考究,每个故事都充满了爱书人的热情和对书籍的尊重。

6. 群体人物:
   - 生动地展现了一群爱书人在书肆搜罗文献遗存的情景,通过他们的视角感受到书籍的魅力。
   - 揭示了爱书人士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7. 文化传承:
   - 通过对旧书肆的描述和古旧书籍的搜求,反映了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 旧书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承载了历史与文化,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8. 社会变迁:
   - 在记录书肆和搜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社会变迁对书肆行业的影响。
   - 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对传统书肆生存状态的思考。

此外,考虑到用户可能希望获取更多相关信息,以下是一些相关阅读建议:

- 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旧书收藏和书肆文化的读者,可以寻找相关作品进行扩展阅读。
- 鉴于书中涉及的历史掌故和文献考订,读者可能需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以增强阅读的理解度。
- 读者在欣赏书籍内容的同时,也可尝试亲自访问一些旧书肆,实地感受书籍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书肆巡阅使》是一部值得收藏的作品,它不仅为爱书人士提供了一次心灵的共鸣,同时也为研究书籍历史与文化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这本书是对当代书林的一次深刻回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与守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