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回复: 2

《1917年3月》 威尔・英格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历史 文学 
s34255392.jpg          

书名:1917年3月
作者:威尔・英格伦
分类:历史 文学
ISBN:9787521742152      

内容简介

1917年3月5日,伍德罗·威尔逊在他的第二次就职演讲中宣布:“我们不再是一群乡巴佬了。”他在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发表这番讲话,当时俄国革命一触即发。面对欧洲的混乱和动荡,威尔逊决心让美国摆脱自建国以来就定义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孤立主义,并在塑造新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仅仅10天后,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结束了长达3个世纪的王朝,使俄国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期,最终为苏联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短短几周内,在威尔逊的敦促下,国会投票决定对德国宣战,确立了美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新角色,以及向海外传播美国理想的承诺。然而在国内,它仍然是一个存在种族隔离条款的国家,非洲裔美国人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全力拼搏。美国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和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奔走。各行业劳资冲突不断。作为随后战争的后果,美国和俄国忍受了一个世纪的警惕和敌意,这种警惕和敌意一直持续到今天。

《1917年3月》以令人折服的全新分析重新审视了这些动荡事件及其后果。普利策奖获奖记者威尔·英格伦利用俄国和美国历史见证者的日记、回忆录、口述历史和报纸报道,对这个改变世界诸多大国命运的月份进行了颇为详细、富有质感的描述。《1917年3月》讲述了当年的士兵、和平主义者、活动家、革命者和反动者对历史的预测,展示了他们的成败得失如何构成我们复杂的现代世界的起源故事。

阅读此书时,你将穿梭于这对世界历史至关重要的一个月之中。在此过程中,你会了解到海量信息,这些信息的传达方式不仅平易近人,更引人入胜。威尔·恩格伦的写作太过优秀,以至于你在不经意间就深陷其中。这惊人的31天所包含彻头彻尾的戏剧性推动着你,让你能够流畅地阅读他经过大量研究得出的事实。华盛顿和彼得格勒两个城市发生的历史故事构成了这本书的骨架,同时,远方的德国柏林、古巴哈瓦那等地也为整个故事贡献了戏剧化的一幕。

在高尔夫球场上,伍德罗·威尔逊或许正在思考20世纪重要的决定之一——美国是否要宣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西奥多·罗斯福,年近六旬,但不愿意承认自己不复当年,他批判政府过于软弱,自告奋勇组建投入一战的志愿师,捕杀最危险的海洋猎物蝠鲼;美国首位国会女议员珍妮特·兰琦,她对选举权运动的参与、一战决策的投票等行动,以及她的性别,在华盛顿政局中引起巨大轰动和争议;驻外记者门肯,他在一战期间访问了柏林,并记录下来这座城市——柏林没有预想中的混乱,平静得出奇,看不到战争的疯狂与宣泄……

这是一本精彩纷呈的书,介绍了一个世纪前的这个关键的月份,通过众多细节塑造了1917年参与历史走向的众多人物,使他们的思考、个性生动地得以展现。从事学术研究的历史学家还是好奇的读者,都可一观此书。威尔·恩格伦德引人入胜的叙述风格将引导你去了解,发生在1917年3月的事件如何在今天仍然产生着影响;事实上,在我们这个问题重重的时代尤为如此。

聚焦1917年3月,海量的信息重塑了一战时期政治的风云变幻和被淹没的社会潮流。

——《纽约邮报》

英格伦巧妙地将美国和俄国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做了一次了不起的尝试。

——查尔斯·金 《华盛顿邮报》

《1917年3月》出色而详细地描述了一战时期的历史,所有对一战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妨拿来一读。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非常引人入胜,发生1917年3月复杂的历史事件以彻头彻尾的戏剧性推动我们阅读下去,直至今日仍然在警醒我们。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英格伦是一个很有造诣的“说书人”,他很好地抓住了时代的精神。节奏紧凑,充满了令人难忘的一战时的画面。

——《波士顿环球报》

尽管关于一战的书太多了,英格伦依然为该主题设计了一个新颖且有说服力的切入点;他聚焦于1917年3月,完成了一份令人满意、文笔出色、适应当下的作品。

——《出版人周刊》

作者简介

〔美〕威尔・英格伦(Will Englund)

美国记者、作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多次以通讯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调查,对俄罗斯追踪报道20年,并对各种话题、历史都有深入研究和报道。作品曾获普利策奖。

他通过对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互联网档案馆、耶鲁大学图书馆、美国国家第二档案馆等机构和网站广泛查阅、搜集到的大量与本书主题相关的报刊、档案资料、私人书信、日记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这本书。

孟驰

福建人,自幼年起即对外国文学酷爱至极,最大的喜好是闲暇时分坐在书房捧读莫泊桑、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雨果等大师的著作,中学时又对英语专业深为痴迷。译著有《茶叶大盗》《迦太基必须毁灭》《古典世界的战争》《世界简史》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1917年3月》这本书,由普利策奖获奖作者威尔・英格伦精心著作,将读者带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该书不仅是一部历史叙事作品,它通过多个维度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了塑造现代世界关键时期的历史进程。精彩部分的点评如下:

1. 人物多维的展示:
   - 书中通过士兵、和平主义者、活动家等角色,展现了他们对历史的预测。
   - 这些人物不仅是历史的旁观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 作者描绘了他们的希望、失望乃至于绝望,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波动。

2. 俄美关联的描绘:
   - 书籍揭示了在美国决定加入“一战”和俄国拥抱革命这两个重大事件之间的联系。
   - 作者巧妙地交织了美国和俄国的故事,让读者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理解两大事件如何互相影响。

3. 领导者决策的分析:
   -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领导者在关键时刻是如何进行预测和决策的。
   - 通过对领导者决策过程的分析,展现了他们如何最终改变了美俄两个国家,乃至决定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 战争影响的反思:
   - 作者深入探讨了在复杂的历史事件中,人们是如何被一种天真、充满希望的梦想俘虏。
   - 书中对于几乎所有关于战争的预测都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引导读者反思预测未来的难度和复杂性。

5. 社会背景的呈现:
   - 通过对1917年3月的细致描写,书籍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 威尔逊宣布“我们不再是一群乡巴佬”,这反映了美国当时正试图摆脱过去,寻求在国际舞台上的新角色。

总而言之,《1917年3月》以其丰富的历史细节、多维度的人物描绘以及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全面的视角来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书中不仅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人故事,更通过这些故事展现了历史潮流中的众生相及其对现代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1917年3月》:历史转折的生动诠释

威尔・英格伦所著的《1917年3月》,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档案,精心重构了那段动荡岁月的画面。书中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第二次就职演讲的描述,让我仿佛亲历其境,感受到美国站在十字路口的那份紧张与期待。

作者将士兵、和平主义者、活动家、革命者及反动者的预言和行动交织在一起,构筑起一个多声部的叙述。他们各自以不同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却又不免陷入成败得失的漩涡。这种多元视角的叙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复杂的年代。标新立异的是,作者没有单纯依赖官方史观,而是给予了时代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小人物以声音,揭示了他们对现代世界影响的不可忽视性。

书中对威尔逊决心使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决心进行了深刻剖析,透过这一决定,反映了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后俄罗斯进入的混乱时期,在书中也有所描绘,为理解后来苏联成立的历史背景提供了素材。

威尔・英格伦作为《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凭借对俄罗斯长达二十年的跟踪报道,以及对众多历史话题和事件的深入研究,使得本书具有了不凡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通过对大量原始资料的严谨分析,他为我们展示了1917年3月这一关键节点上的历史多维面貌。

《1917年3月》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单是一本历史书籍,更像是一部时光机器,带我们回到那充满变革与可能性的年代。阅读它,仿佛能触摸到那些历史人物的思想火花,感受到那些改变世界轨迹的瞬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