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回复: 2

《死之泉》 皆川博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文学 日本 
s34152895.jpg          

书名:死之泉
作者:皆川博子
分类:文学 日本
ISBN:9787540262914      

内容简介

★第32届“吉川英治文学奖”获奖作,1997年度《周刊文春》推理作品BEST 10首位。

★双头去势歌手、沉眠在古堡中的名画、人体实验……少年歌手那只应天上有的美妙歌声,以及一心追求极致美声的小个子克劳斯·维瑟曼那显得无比巨大的阴影。爱与恨,美与丑,天堂与地狱两相交织,在这本书里最终化作一根捆绑魔狼芬里尔的魔法绳索。

★本作以“书中书”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舞台设在二战期间至二战后的德国,与真实历史事件相衔接,通过把虚构情节包装成纪实作品的手法,构建出独特的故事世界。

★作者优秀的美学意识与最好的故事文学完美结合,着实是一场宏大叙事,一部庞大到令读者心潮澎湃的绝美悲剧。令人不得不称之为艺术!

★作者皆川博子1930年出生于韩国,曾就读东京女子大学外语科但却中途退学。于1952年结婚后成为家庭主妇,空闲之余广泛涉猎文学作品,立志成为作家。以《海与十字架》出道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之后,由于受到中井英夫、赤江瀑等人的影响,转向为创作悬疑、幻想文学。她从80年代开始涉足推理文学,在新本格推理的领域受到高度评价。其写作生涯囊括多项文学大奖,包括:学研儿童文学奖、小说现代新人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直木奖、柴田炼三郎奖、吉川英治文学奖、本格推理大奖、日本推理文学大奖。

★吉川英治(1892-1962年)是日本的“国民作家”,他的作品被人们称为“百万人的文学”。在日本能与吉川比肩的,唯夏目漱石一人。依照他的遗志,1967年日本创立了吉川英治文学奖,是日本大众文学领域的重要奖项之一。松本清张、司马辽太郎、渡边淳一、森村诚一、东野圭吾等文坛大家都曾获此殊荣。本作为第32届“吉川英治文学奖”获奖作,出版之际即得到各方高度评价,并夺得1997年度《周刊文春》推理作品BEST 10首位。1999年,本作由Studio Life剧团首次搬上话剧舞台。

★本作以“书中书”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整本书是一个名叫“冈特·冯·弗吕斯滕堡”的人物所写的著作,再由另一名虚拟的人物“野上晶”翻译出来。作者采取这种形式达到了模糊虚实的目的,通过把虚构情节包装成纪实作品的手法,反而起到模糊边界的作用,借此构建出独特的故事世界。

★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会油然生出一种快感。从头到尾,每一行每一字都紧扣心弦,无论哪个角色都在故事之中栩栩如生,总有种让读者认为作者一定是亲眼所见的真实感,最后被对至高之美的执着和背后无尽的悲剧交织而成的皆川老师的世界所折服。

★翻开此书的读者,必将从黄昏到黎明,在台下屏息凝神观看世所罕见的舞台。那如同月光般的歌声,装点那些可怕又极具魅力的深夜戏码,哪怕幕布已经落下,也会久久在空中不散。——北村薰(日本推理作家)

★超过500页大作的最后两页,颠覆了至今为止所描绘的世界里的一切。贞淑自美德的舞台上退出,人们在美的名义下被庇护与支配……真实与虚构、现实与梦想,站在各自的深渊中编织而成的故事,美丽而背德。读者会沉浸在皆川老师作品的世界观中,即使读完了最后一句话,那余韵依然令人震颤。——编辑

二战下的德国,怀着私生子的玛格丽特住进纳粹设立的“生命之泉”收容所,并答应了研究不老不死,并对艺术怀有无比偏执的爱的医师——克劳斯的求婚。但在战火激荡之下,玛格丽特渐渐开始害怕言行愈发疯狂的克劳斯。而最终,她亲眼见到了人间地狱……

双头去势歌手、沉眠在古堡中的名画、人体实验……爱与恨,美与丑,天堂与地狱两相交织,在这本书里最终化作一根捆绑魔狼芬里尔的魔法绳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之泉》是日本女推理作家皆川博子的作品,获得了第32届“吉川英治文学奖”,并且位列1997年度《周刊文春》推理作品BEST 10的首位。这本书虽然不侧重于传统推理小说中的诡计和谜团,但在小说性、叙事性和文学意识方面却做得十分出色。

以下是对《死之泉》中精彩部分的点评:

1. 文学性的展现:《死之泉》在文学性上有着独到之处,皆川博子的文字细腻,能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悬疑与惊奇的世界。

2. 叙事技巧的运用: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将故事层层推进,使得整个情节既紧凑又不失流畅。

3. 角色塑造的深度:书中的角色个性鲜明,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描绘得细致入微。

4. 主题的深刻探讨:《死之泉》对人体实验、追求极致美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发读者对于艺术与道德边界的思考。

5. 情节的不可预测性:尽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推理小说,但书中的情节转折依然让人意想不到,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6. 情感的真挚表达:作者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

7. 背景设定的独特性:从双头去势歌手到沉眠在古堡中的名画,书中的背景设定别具一格,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8. 语言的艺术美感:皆川博子的语言富有诗意,即使是描写平凡场景也能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艺术美感。

总的来说,这些精彩部分不仅展现了皆川博子的文学才华,也使得《死之泉》成为了一部值得推理小说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细细品味的作品。尽管它可能不会以悬念和惊悚为主要驱动力,但其深刻的主题探讨和丰富的文学表现力,足以弥补传统推理元素的缺失,给予读者一个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死之泉》是日本女推理作家皆川博子的经典作品,获得了第32届“吉川英治文学奖”以及1997年度《周刊文春》推理作品BEST 10的殊荣。这本书不仅以其独特的小说性和文学意识备受推崇,还因其深刻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而受到读者的高度评价。

下面对这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历史背景:
   - 《死之泉》的背景设定在二战时期的德国,讲述了在纳粹设立的“生命之泉”收容所中发生的故事。
   - 通过玛格丽特的经历,呈现了战争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纳粹主义对人性的扭曲和侵蚀。

2. 角色刻画:
   - 主角玛格丽特是一位怀着私生子的母亲,她的性格复杂而立体,既有脆弱又有坚强的一面。
   - 克劳斯·维瑟曼医师作为一个对艺术有着无比偏执的爱的人物,他的巨大阴影笼罩了整个故事。
   - 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抉择和道德挣扎。

3. 情节构建:
   - 小说中的三幕场景设计巧妙,分别描绘了战争、收容所和人物间复杂的恩怨情仇。
   - 每个场景都紧密相连,层层递进,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读者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一步步深入故事的核心。

4. 主题深度:
   - 探讨了战争、人性和艺术的主题,如何在极端条件下保持人性的光辉与尊严。
   - 对于生命的意义和艺术的追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存在的思考。

5. 文学成就:
   - 作为皆川博子的重要作品之一,该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复杂情感的细腻刻画。
   - 获得多个文学奖项的事实,证明了其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领域的重要地位。

6. 文体风格:
   - 皆川博子以其独特的文笔和叙事技巧,将推理小说与文学性写作完美结合。
   - 语言优美,情节紧凑,构思巧妙,使得《死之泉》不仅仅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学价值的杰作。

7. 文化影响:
   - 该书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引导人们思考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以及艺术与人性的关系。
   - 它的出版和流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历史认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死之泉》不仅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丰富的角色刻画吸引了众多读者,更以其深刻的主题和卓越的文学表现赢得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作为皆川博子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在推理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也为人们提供了对历史、人性和艺术的深刻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