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回复: 2

《意识的解释》 丹尼尔・丹尼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4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分享
类 目:  哲学 
s34258354.jpg          

书名:意识的解释
作者:丹尼尔・丹尼特
分类:哲学 宗教
ISBN:9787521742053      

内容简介

和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生命体也是由物质粒子构成的。是什么让某些物质粒子的集合从无生命的物质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了感觉和体验的特权?在《意识的解释》中,作者丹尼尔·丹尼特提出了意识产生的“多重草稿”理论,向传统的“笛卡儿剧场”理论发起了挑战。

引用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和理论,结合精巧的思想实验和严谨的逻辑推演,作者认为意识并不是“撰写好”的单一剧本在大脑某个部位的“剧场”里有序上演的产物,大脑中也不存在观看这种“剧目”并加以诠释的观众(“笛卡儿剧场”理论)。相反,作者认为意识是从并行撰写中的众多版本的“草稿”里脱颖而出的,是一场“群魔混战”的产物,各种片段交替执行高级功能,意识便在其间浮沉。

本书被《纽约时报》选入其年度十佳图书书单,位列英国《卫报》“有关意识的十佳图书”书单榜首,并获得理查德·道金斯、侯世达、托马斯·内格尔、夸梅·安东尼·阿皮亚、霍华德·加德纳等科学、哲学界著名学者的高度赞誉。

作者简介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认知科学家、科学哲学家,美国塔夫茨大学哲学教授,该校认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心灵哲学、科学哲学、生物学哲学,尤其是这些领域中与进化和认知科学相关的问题。丹尼特在学界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被“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称为“下一个伯特兰·罗素”,并与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并称为“新无神论四骑士”。他还被高等教育网站The Best Schools评选为“50位最有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之一。

丹尼特曾获得过多项重要奖项,包括但不限于欧洲最具影响力的人文社科奖之一伊拉斯谟奖、美国成就学院金盘奖、在心灵哲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让·尼科德奖。他还是国际人文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哲学会、欧洲文理科学院、国际人工智能促进协会等学术组织的院士(会士)。

丹尼特共发表论文、出版著述超过四百篇(部),被引用超过2万次。他的作品《意识的解释》被《纽约时报》选入其年度十佳图书书单,《达尔文的危险思想》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决选名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的解释》这本书是丹尼尔·丹尼特关于意识研究的重要著作,它挑战了传统的意识理论,并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下面将针对书中的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创新理论提出:
   - 丹尼尔·丹尼特在书中提到一个创新的理论概念,即“多重草稿”模型,这个理论认为意识并不是在某个剧场中有序上演的单一剧本,而是大脑中无数个草稿并行撰写、相互竞争的结果。
   - 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意识的理解,为理解意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即意识是一个高度并行和动态的过程。

2. 跨学科研究:
   - 作者广泛吸收并整合来自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增强了理论的全面性和深度,使论述更加充分和有说服力。

3. 思想实验设计:
   - 通过设计精巧的思想实验,丹尼特能够直观地展示他的理论,并帮助读者以全新的方式思考意识问题。
   - 这些实验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还提供了理解复杂理论概念的简便途径。

4. 逻辑推演严谨:
   - 丹尼特在书中运用严谨的逻辑推演,逐步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意识的本质和发生机制。
   - 这种逻辑上的精确和严密性使得理论更加可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实力。

5. 理论实践意义:
   - 虽然书中的讨论侧重于理论层面,但它对于实践领域,如认知科学、神经生物学乃至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 “多重草稿”理论可能会启发新的研究路径和技术发展,尤其是在模仿人类意识过程的尝试中。

6. 学术社会影响:
   - 该书被多家权威媒体评选为优秀图书,显示了其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 丹尼特的这本作品被视为意识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 深奥问题探讨:
   - 从科学与哲学的双重角度出发,丹尼特探讨了人类最深奥的问题之一——意识。
   - 他试图解释物质粒子的集合是如何拥有感觉和体验的,这是哲学和科学长期探索的问题。

8. 学界地位确立:
   - 作为一个认知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丹尼特在心灵哲学、科学哲学和生物学哲学等领域都有显著的研究贡献。
   - 他的学术背景和地位进一步增加了书中理论的可信度,提高了其学术权威性。

此外,读者在阅读《意识的解释》时,可能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鉴于书中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读者可能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
- 考虑到理论的复杂性,读者在阅读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准备接受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新理论。
- 阅读时可以试着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现象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意识的解释》是一部跨越了多个学科的意识现象探索之作。丹尼尔·丹尼特不仅提出了具有创见的“多重草稿”理论,而且通过综合各领域知识与精巧的思想实验,为大众呈现了一个意识工作模式的新视角。这本书不仅是理论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其内涵的深远意义也足以让任何对意识这一话题感兴趣的读者获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9-3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识的解释》由美国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所著,是心智哲学乃至当代哲学领域中的重要著作之一。这本书不仅在学术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因其独到的视角和跨学科的探索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是对书中精彩部分进行点评:

1. 挑战传统理论:丹尼特在书中反驳了传统的“笛卡儿剧场”理论,提出意识产生的“多重草稿”模型。这一理论不仅突破了常规的思维框架,还扩展了人们对意识现象的理解。

2. 多学科融合:作者大量汲取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形成了一个综合性极为强的意识理论。

3. 思想实验设计:通过精巧的思想实验和逻辑推演,丹尼特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思维的实验室,探讨并挑战意识的内在工作机制。

4. 群魔混战比喻:书中将大脑活动比作“群魔混战”,各种片段交替执行高级功能,而意识便在这样的混沌中浮现,这一比喻颇具启发性和想象力。

5. 社会影响认可:《纽约时报》将其选为年度十佳图书之一,而《卫报》也将其列为关于意识的十佳图书榜首,显示了其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力和认可度。

6. 科普普及平衡:丹尼特在后续作品中对《意识的解释》进行了科普化处理,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了解其对人类意识的独到见解。

7. 生命哲学探究:丹尼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根本问题:“是什么让某些物质粒子的集合从无生命的物质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人?” 这一问题不仅深入到了生命哲学的核心,也引领读者进行深层次思考。

总之,《意识的解释》以其跨学科的视角、独创的理论模型以及对传统意识理论的挑战,成为了意识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丹尼特的这本作品不仅是学术界的经典,也是广大读者理解人类意识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读者在阅读时不妨多加留意书中的理论创新和深入分析,这将是一次挑战传统、拓展视野的思维之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